当前速看:中科院又有新突破,研制出全球首例温和条件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

日期:2023-07-02 08:15:11 来源:万大叔

我国在电池领域又有新突破,中科院研制出首例温和条件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


(相关资料图)

氢负离子导体是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优异氢负离子传导能力的材料,优质的氢负离子导体需同时具备优异的氢负离子传导能力以及极低的电子电导。

头一段时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研制出首例室温条件下可以超快传输的氢负离子导体。具体是通过机械化学方法,将稀土氢化物——氢化镧的晶格中制造出大量的缺陷和纳米微晶,最终实现了温和条件下,也就是-40℃~80℃的超快传导。而此前,氢负离子导体只能在300℃左右的温度下实现超快传导。

也就是说,这是一次巨大的技术突破。

目前,该项科研成果已发布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氢负离子具有强还原性、高电压等特征,氢负离子导体在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洁净能源领域的前沿课题,被认为可以用于开发不同于锂离子电池的新型电池,有望在氢负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电化学转化池、膜反应器、氢传感器等方面带来技术变革。

我们都知道,汽车的动力电池主要分成液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和固态电池三种类型。

传统的液态锂电池的两端为电池的正负两极,中间为电解质。锂离子在电池的两端来回奔跑,随着锂离子的运动过程中,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就完成了。

固态电池的原理也差不多,只不过其电解质为固态,具有的密度以及结构可以让更多带电离子聚集在一端,传导更大的电流,进而提升电池容量。因此,同样的电量,固态电池体积将变得更小。

同时,固态电池中由于没有电解液,封存将会变得更加容易,在汽车等大型设备上使用时,也不需要再额外增加冷却管、电子控件等,不仅节约了成本,还能有效减轻重量。

可见,固态电池与液态电池相比,具有能量密度大、体积小、安全性高的特点,所以也被认为是未来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日本正在加大对固态电池的研发力度,希望借此实现对我国动力电池技术的反超。

但我国的半固态电池已经量产装车,固态电池也在不断取得突破进展,我想不仅日本没什么机会,韩国也同样会继续被我们拉大差距。

而中科院的科研团队,还组装了以变形的氢化镧为固体电解质、以氢化钛和钛为电极的固态氢负离子电池,并首次实现了室温放电,证实了这种全新的二次离子电池的可行性。

也就是说,我国在固态电池领域,又有了一个新的技术方向。

当然,目前这项科研成果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但科学家们表示,目前正在进行更多的材料优化和器件设计,希望能够将这种氢负离子导体更快的推向实际应用。

总之,我国有市场作为基础支撑,任何新技术都可以实现快速验证和迭代,其他国家想要在电池领域再有所作为,说实话,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还不给我们的科学家们点个赞吗?

标签:

品牌展会
全国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