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4-25 08:58:14 来源:科普中国
睡觉爱做梦,这件事再平常不过。但有人平时睡觉总是反复做噩梦,甚至有的时候会突然醒来,心脏还会怦怦跳。这是怎么回事?又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呢?
为何我们会反复做梦?
【资料图】
睡眠中有一个时期叫做快速眼动期(REM),此时身体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呼吸和心率都会变快,同时我们也容易做梦。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大脑活动会像我们清醒时一样高,甚至更高。
在快速眼动期阶段中,我们的眼睛也会快速地在眼眶中来回移动。
以下情况,可能会导致你反复做梦:
压力过大: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反复做梦;焦虑和忧郁:焦虑和忧郁情绪也可能导致反复做梦;身体不适或疾病:一些身体不适或疾病,如胃痛、头痛、心脏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反复做梦。
这些睡眠现象或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在睡眠中,有时我们会经历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梦境,如反复做噩梦、梦境中出现身体疼痛或伤害等。这些现象可能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提示可能存在某些健康问题。
反复做噩梦通常意味着我们的心理状态不稳定
长时间的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会影响睡眠质量,使我们容易做噩梦。
如果在梦境中出现身体疼痛或伤害,也可能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去检查身体是否有问题。
突然醒来,感到心跳加速或呼吸急促也可能是身体在求救
这种现象常常发生在梦境中出现紧急情况或者身体出现严重问题时,我们的身体会自动出现这种反应。
【提示】
当出现以上这些情况时,需要重视我们的身体健康,如果这些情况经常发生,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睡不好会对身体带来哪些影响?
1.耳聋耳鸣
睡眠不足易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伤害听力,长期熬夜可能导致耳聋。
2.肥胖
熬夜的人经常吃“夜宵”,不但难消化,隔日早晨还会食欲缺乏,造成营养不均衡,引起肥胖或患上脂肪肝。
3.皮肤受损
皮肤在晚 10 点~11 点进入保养状态,长时间熬夜,人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就会失调,使皮肤干燥、弹性差、晦暗无光,出现暗疮、粉刺、黑斑等问题。
4.记忆力下降
熬夜者的交感神经在夜晚保持兴奋,到了白天就会出现没精神、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
时间长了,还会出现神经衰弱、失眠等问题。
5.肠胃危机
人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平均 2 天~3 天就要更新一次,并且一般是在夜间进行的。如果夜间进餐,胃肠道得不到休息,会影响其修复过程。
同时,夜宵长时间停滞在胃中,促使胃液的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久而久之,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
6.免疫力下降
经常处于熬夜、疲劳、精神不振的状况,人体的免疫力会跟着下降,感冒、过敏等就会不期而至地找到你头上。
7.心脏病风险
长期“黑白颠倒”的人,不仅脾气会变坏,内脏也得不到及时调整,使心脏病的患病概率升高。
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1.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定时睡觉,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和睡眠环境,睡前放松身心等。
2.改善生活方式
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适当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等。
3.腹式呼吸放松法
保持坐位或平卧位,肩膀放松,闭上眼睛;
双手可放在腹部,缓慢深吸气,暂停 1 秒~2 秒;缓慢呼气,再暂停 1 秒~2 秒,如此循环往复。
4.渐进式肌肉放松法
以手臂为例,先紧紧握拳,收缩前臂,体会肌肉紧张后胀、酸、麻的感觉,再逐渐放松打开,体会放松舒适、血流灌注后温暖的感觉。
按头面、手臂、躯干、下肢的顺序进行训练。
【注意】
长期失眠不利于身体健康,更不利于情绪管理。如果经过上述调节,仍存在失眠问题,建议到医院就诊。
什么样的睡姿是正确的睡姿?
推荐睡姿:右侧卧和仰卧
右侧卧和仰卧(双脚与肩同宽自然分开),这两种睡姿适合身体没有疾病的大多数人。
当然这只是一个基础,如果您想更好地保护脊椎或者您本身有腰部或者腿部不适,咱们就需要借助一些物品。
在右侧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枕头的高度,枕头要同肩高,不能让我们的头歪着,把头摆到一个中立位,这样我们整个颈肩部的肌肉才更放松、更省力。
还可以在两个膝盖中间夹一个薄的垫子,这样可以保持我们的骨盆属于中立位,不会因为睡熟时出现交叉腿,避免过度扭曲。
在平躺的时候,可以在颈部、腰部、膝关节腘窝处这些有曲度的位置,垫一个垫子,这样可以更好地撑起曲度,让我们的肌肉更加放松。
避免3种错误睡姿
1.脚外八动作
当我们的脚充分地做外八动作,腰会弓起来,大腿骨会往外旋,长期这样会引起腰酸背痛。
2.过度蜷缩
当我们过度蜷缩睡觉时,后背会处于一种弓起来的状态,背部的肌肉被过度牵拉,得不到舒展放松,这样对我们的胸椎、腰椎、颈椎,乃至整个脊柱来说都不好。
3.趴着睡
趴着睡的时候,我们的头会侧向一边, 这会使我们的颈椎、胸椎的上段处于一种扭曲的状态。
这种趴着睡的姿势,对于我们的脊柱是不健康的。
另外,当我们趴着睡的时候,呼吸也会出现问题,包括心肺会有一定的挤压,影响心肺功能。
标签:
上一篇:全球今日讯!工人日报:智能化时代,如何让老年人出行不掉队?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