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2-10 06:09:05 来源:哔哩哔哩
人类想生存发展,要做的第一步肯定是解决温饱——因为“暖饱思淫欲”。
【资料图】
当然,此【淫】非彼【淫】。
中国人对“吃”的重视,岂止是讲究,你说这是吃是一种“宗教”都行。
随便举几个例子,说豆腐脑是甜还是咸?粽子是甜还是咸?每逢“佳节”,两派的对立好像逊尼派和什叶派一般“水火不两立”。
对于我,似乎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原因异常简单,在南京这地儿,确切地说是我吃过的豆腐脑,就是白无味,喜欢蘸糖或撒盐,折叠桌上自己弄;粽子也是同理,白棕子就像米饭团——我饿的时候如果将就,白水+白粽,亦是可以的。
衍生一些说,宗教需要“神”,“吃的货”则需要祖师爷,如“豆腐之神”就有战国乐毅、淮南王刘安、红脸关二爷等说法,反正大家就是图个乐,造“谣”的人开心,争吵的人也开心,吃瓜的人更开心——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奇怪的充实。
其实中国人对“吃”的执念,有先天的地理优势,中华大地地理环境复杂,各种食材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培育的水土和气候,除了丰富多样的本地物种——或者是【食材】,外来物种(食材)“入华”后也能被急速驯养、甚至与本地食材“杂交”,成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果腹之物。
一个热知识就是,但凡名字中有【番】、【西】、【胡】字样的,几乎都是外来之物——如番茄、西芹、胡萝卜等。
千百年来,丰富的饮食培养了特有的中国文化,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于是,当我去看这本再版精装的《饮食与中国文化》,并没有以一种“杂文小记”的心态去看,而是试图将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与整个中华文明主流思想的变迁结合到一起。
饮食文化,包括【食材选用】、【制作方法】(含炊具的选择)、【食用礼仪】。
先秦时代有点部落文化的意思,从夏商到春秋战国,上与下的关系越发不稳定,当时的【食用礼仪】有时是一种“测试”,有时是一种“宣威”。
其实先秦时代的很多文物,如鼎,就是一种【炊具】,君王通过分发食物的方式(仪式),来强调、巩固君王与臣属的关系。如果有权力的士族存分庭抗礼的想法,故意破坏礼仪试探大家的反应,也是可以的。
但始皇帝完成了大一统后,【鼎】这种强调礼仪(秩序)的器物就越来越少了。
简言之,这就是中央集权的巩固体现在【共餐文化】上。
这里会想到宋,北宋自然是士大夫阶层的天堂时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物质水平也空前提高,而现在家家必备的炒菜用【铁锅】,其实是宋朝才开始风行于民间的——注意,这里不要把民间与士大夫阶级混为一谈,从古至今,食利者阶层享受的东西都是平民难以想象的。
而宋之前,平民的炊具主要是陶器——如【陶罐】,有钱人家会用铜器——如铜锅。
我们可以想象,过去的老百姓平时吃的都是啥,无非是各种乱炖,“五谷杂粮”放进去,再加一些菜一起煮,这还是和平时期的活法,如果是战乱,连路边的树皮都能给你扒拉没了。
不夸张地讲,目前我们所知的宋以前的中国饮食文化,其实是宋以前有权(钱)人所处的“饮食文化”。
有兴趣的朋友找一找现存的古代饮食典籍,哪个不是达官显贵的闲来“玩物”?如南北朝的《食珍录》,作者虞悰出身会稽余姚的门阀士族;宋代的《山家清供》,作者林洪也是绍兴年间进士,地位比上肯定不足,但比下实在是绰绰有余了。
随朝代变迁,底层人民的生活虽然会因为“食材的丰富性”而有所改善,但“饥一顿饱一顿”的情况还是难免的——富庶的江南肯定要好过北方。
不过,我们可不要忽略劳动人民的【智慧】,如“毛血旺”、“夫妻肺片”、“鸭血粉丝汤”、“卤煮”等,原本都是富贵人家看不上的“下水”作为食材改良、迭代出的【中华美食】——究其原因,自然是老百姓没钱买肉。
能明白这些,我们看一些老一辈的文学作品里提及春节吃一次带肉的饺子已经是莫大的幸事,就能从中读出一丝悲伤和庆幸——悲伤的是那个年代的人过得很不如意,庆幸的是至少现在的我们在温饱方面不至于太有顾虑。
既然说到物尽其用,又不免想到茶叶。
其实古代人的”吃茶“真的是”吃“,”茶博士“(这里只是代指茶师)会将上等茶叶压成的茶饼碾成细碎,再用上等好水煮沸冲之,茶水倒入茶碗前,需要先过滤碎茶叶,最后,才会将碎茶叶和茶水一饮而尽——当然,也有人是只喝茶,不”吃“茶的。
于是,这才有古代一套较为繁琐的饮茶仪式,而传出中国来到日本,就有了茶道——虽然看起来讲究且仪式感满满,本质上是因为最初的”玩法“让人不得不”来回倒腾“。
本文开头说”吃对于中国人岂止是讲究,简直是宗教“,是因为当儒家的那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成为正统思想后,它的本质就是尊卑等级秩序,既然住的房子、穿的衣服都要能体现等级,吃的东西,当然也要【讲究】——瞧,宗教味慢慢就出来了。
其实我看这本厚厚的《饮食与中国文化》,不免会跳出书本中暗藏底蕴的各种中国饮食文化,转而想到时代大背景。且不说世界性的萧条,就说南京,疫情、大火等各种乱事接踵而至,每次不得不出门,会注意到沿街有更多的店铺关门、捡垃圾和流浪的人更多,小区里的人对社会的抱怨也在增多。
身处这样的时代——有些人可能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如果一个人还在高谈阔论“中国美食文化”显得有些“不厚道”,也许,有人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些许苦中作乐,获得一些心理安慰,也算是善莫大焉了。
这其实也部分解释了为何会有大量美食内容充斥短视频软件,做内容的人是想谋生,看内容的人是想消遣无法释怀的落寞,大家有供给有需求,也算是隔空相互鼓励了。
关于新民说系列中的《饮食与中国文化》,我的个人观感是”上佳好书“,作者王仁湘前辈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但他的行文一点都不”老学究“,考古学家的严谨与有趣的文风结合得极为巧妙,好像是一锅香气远逸的老母鸡汤,看起来充满诱惑,尝起来齿颊留香——果然老师傅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由于本书是旧版新出,增加了不少彩页,图文并茂后让人一看就明白饮食方面”五颜六色的的精彩“,拥有了这些”冷门知识“再去看古代的雕塑、壁画、文章,典故,你会由衷地慨叹中华文明之丰富之包容之伟大。
不管是老饕,还是对吃不讲究的普通读者,相信读完此书,你增加的不仅是各种与中华饮食有关的”没用的知识“,还有关于中华民族精气神的”深度思考“!
如果觉得内容比较有趣,你还可以通过这些传送门邂逅更多精彩:
【1】尚书堂——关于书的品鉴报告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357273
【2】闲扯儿——陪你聊聊番剧和手游的那些事儿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97797
【3】崩坏3圣痕故事——游戏里也有历史与文艺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4】崩坏3圣痕故事(视频版)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64330
【5】为你读诗(视频)——每晚一首,祝你今夜好好眠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167208
【6】各种花式闲扯儿——总有一款能讨你欢心的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76795